企业护城河

企业护城河

企业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竞争优势,但并不是所有的竞争优势都称得上护城河。

企业的护城河有两种:

  • 行政特许经营或者区域垄断
  • 持续的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

行政特许经营

某些经营项目,只有相关部门批准的企业才能经营,这样的项目叫”公用事业项目”,如天然气运营、垃圾焚烧发电、自来水处理及供应、有线电视运营、高速公路、地铁运营等。

这些行业价格通常受到管制,因为与民生相关,政府必须保障绝大多数人都消费得起,使得它们的利润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。但同时也由于这些行业缺乏竞争,限制了资本进出,公用型公司天生就有护城河。


持续的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

所有的竞争优势,最终结果都体现在”更低获取成本”、”更高品质享受”、”差异化体验”之上,企业必须占领至少一个角。若最终所谓的优势并没有体现在一个角上,这个”优势”并不能称为持续的难以复制的优势(即没有护城河)。而竞争优势的强弱程度,主要体现在可持续性,以及竞争对手仿效的容易程度上

例如:

一些多元化公司宣称具有交叉销售的优势,所谓交叉销售最终无疑是体验在”更低获取成本”(更有效率的营销)上,因为交叉销售并没有改变产品的品质与差异化属性。此时需要将公司的报表中的销售成本拉出来,和同行进行横向比较。如果$\frac{销售成本}{营业收入}$并没有更低,那么这个公司所谓的交叉销售并不是真正的优势,不具备持续的难以复制的优势(没有护城河)。

又例如:

高科技公司研发了一项新的电子芯片,更快、更强、更便宜。但若不久后竞争对手又研发出更新更好的芯片。则公司的竞争优势不复存在,所以高科技公司必须不断进行新品研发,才能保持领先。若企业某一项优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超越,那么企业不具备持续的难以复制的优势(没有护城河)。


常见的竞争优势(可持续性由高到低排序)

  • 绝密配方,绝密配方的最大好处就是无法被对手复制,主要体现在”差异化体验”上,有时也是”高品质享受”,上市公司的林润情况代表了这项绝密配方的盈利能力。如可口可乐、云南白药、片仔癀、同仁堂等
  • 专利权,在法律保障其专利权有效期间,任何企业使用其专利技术,都必须经过其同意。而专利有效期过后,任何企业都可以免费使用专利。
  • 品牌,体现在”更低销售成本”,增加销售量和产品溢价能力。而且对手无法复制品牌。
  • 自然资源,主要包括自然景观、资源、矿产、海洋、森林等
  • 规模,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,就具备影响整个行业的话语权。对手若要撼动它需要一个竞争过程,这就是优势地位。但如果行业变化越快,产品边际成本越低的行业里,优势地位越容易消失。
  • 转换成本,当客户转而使用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时,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,是企业的负成本。如更换电讯运营商。
  • 领先的技术水平或生产工艺,主要体现在”更高品质享受”或”更低获取成本”上,但工艺和技术一般比较容易模仿和超越。
  • 卓有成效的管理,在竞争激烈、产品品质差异程度大的行业、产品的导入期、成熟期,管理层犹为重要。

护城河误区(注意事项)

护城河是企业的加分项,属于竞争优势的一种,属于比较稳定的竞争优势。但护城河不是竞争优势的全部,更不是投资的全部,几种可能的原因有:

  • 行业竞争不激烈,没有护城河也能保持优势
  • 全行业具备护城河,大家盈利差异不大,企业难以脱颖而出
  • 市场容量缩小,护城河也无能为力,如周期行业,夕阳行业
  • 护城河与成长性之间不构成充分必要条件,即有护城河的企业不一定有成长性,有成长性的企业不一定有护城河。如中国移动即使拥有转换成本的护城河,但也不得不面对人均月消费降低,触及人口上限的尴尬局面。
  • 护城河在替代品面前毫无意义(特别是飞速发展的行业),随着科技、工艺、技术发展,若出现更高级更先进的替代品,护城河的作用就显得很小。这就像冷兵器时代护城河修建得非常稳固,突然来了一帮拥有飞机、大炮的敌人,护城河就显得毫无意义。如智能手机取代塞班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