追随机构的脚步
所谓机构:基金、保险、券商(自营资金)等
不少人喜欢追随机构的脚步(”机构买哪个我买哪个”)
这种方法到底靠不靠谱?
国际惯例先结论:不靠谱:
- 机构信息延后公布
- 机构也是市场参与者
- 如果基金收益很高,不如直接买入来得简单直接
- 机构有业绩要求,更容易投机而非投资
- 价值回归需要时间,而机构有短期业绩要求
- 机构更容易接触到市场情绪
投资者如果打算跟随机构的脚步,总是又办法的。但是,几乎没有人通过跟随机构的办法获得满意收益:
- 当机构发布持仓信息时,距离持仓已经有些时日。A股市场换手率很高,跟随机构会被”甩出一条大街”
- 机构也是市场的参与者,跟普通投资者一样,他们之中有投资者,也有投机者。翻开机构的业绩排名,高低差异巨大。而且往往今年业绩排名靠前的机构,下一年可能名落孙山。
- 普通投资者要辨别机构的投资能力,比找到一直值得投资的股票还要难。跟随哪家机构的脚步?这是一个大难题。如果某只基金的投资收益很高,那么何必看它买什么股票呢?直接买入这只基金不是更直接吗?
- 机构面临业绩排名压力,更容易追涨杀跌。几乎99.99%的人无法辨别其他人的投资能力,所以只能用”赚钱了还是赔钱了”,”赚了多少钱”来辨别某人或者某机构的投资能力。如果机构排名靠后,管理人不但奖金少,甚至可能面临下课。如果是基金,还可能面临净赎回的压力。这些压力,使得机构不得不加入追涨杀跌的队伍之中。
- 价值回归需要长期的等待,一年、两练够不够?五年以上都有可能。面对短期的业绩排名压力,注定机构很难坚持长期投资。
- 机构离市场更近,更容易收到市场情绪的影响。周边的同事,其他机构的报告、各种真真假假的小道消息,都会影响机构对价值的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