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市盈率
$PE=\frac{总市值}{总利润}=\frac{每股价钱}{每股利润}=P/E$,根据$\frac{每股价钱}{每股利润}$可得:
- PE现实意义是,若根据目前盈利情况,需要多长时间回本
- 而倒数$\frac{1}{PE}$表示,目前盈利情况的利润率
而PE估值最大的难点与失准在于,过去不代表未来,不能预估企业未来的盈利情况,主要2种情况:
- 线性思维扭曲理解PE。企业经营情况有变动,不能线性思维理解认为企业盈利能力可以保持下去
- 一些非经常性损益不代表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
非经常性损益
非经常性损益对PE的扭曲,同样也是对ROE的扭曲。虚高的盈利不可持续,不能代表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,投资者必须将其中的一次性收益予以剔除。投资者可以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找到“非经常性损益”。
- 证监会公告[2008]43号文–《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》中,包含了所有类型的非经常性损益事项
PS(价销比)估值法
$PS=\frac{总市值}{总营业收入}=\frac{总市值/总股份}{总营业收入/总股份}=\frac{股价}{每股营业收入}$
$PE=\frac{股价}{每股收益}=\frac{股价}{每股营业收入\times平均净利润率}$
所以可得:$PE=PS\times{\frac{1}{平均净利润率}}$
对于困境反转型(特别周期股的困境反转),用PS估值会比其他方法更合适。
对于困境中的企业:
净利润率很薄,甚至为负。用PE直接估值,所得的结果与未来反转后得情况相差较大
运用PS估值,并预估企业反转后所能实现的净利润率,从而导出未来每股收益,最后可得出现在股价对应得隐含PE
判断平均净利润率
若企业为周期股的困境反转,可考虑两种策略:
- 上一轮或多轮周期中,该企业在整个周期的平均利润率
- 上一轮或多轮周期中,该企业在中等景气周期的平均净利润率
若企业为经营类困境反转,可考虑两种策略:
- 对比同类型企业(客户定位、规模、周转率都差不多)的净利润率
- 该企业发生困境前的净利润率
- 但若行业中个体经营差异越巨大,这种估值方法越不适用
PE与预期收益关系的计算
- 当预期复合收益大于利润复合收益增长时,如果此时仍要达到预期收益率,那么有一部分收益必须依靠估值提升来完成
预期收益率大于利润增长率幅度越大,投资时间越长,那么需要借助估值提升的程度也越大。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期限、静态市盈率、预期投资收益率、预估企业利润增长率、来初步测算合理的买入估值
举个例子
投资期限:10年
当前静态市盈:20倍
预期投资收益率:26%
预估企业利润增长率:15%
10年的预期投资收益率为:$126^{10}$ = 1008%
10年的预估企业利润增长率为:$115^{10}$ = 405%
10年后所需市盈率:$20\times\frac{1008%}{405%}$ = 49.8(倍)
投资者这里需要考虑,10年后该企业市盈率达到49.8的概率大不大?如果概率不大,那么投资者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标的了。